焦点播报:国乒特别重视老将,陈梦和马龙连续获得机会,与日乒形成鲜明对比

时间:2023-06-17 07:35:50 来源: 芷芷聊生活


还有不到100天就要举行亚运会了,韩国乒乓球男队17岁的选手吴晙成入选了杭州亚运会的名单。这个年轻选手是韩国乒乓球名将吴尚垠的儿子,因此备受。没想到曾经国乒的对手都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下一代,韩乒还是非常注重乒乓球的传承。

吴晙成刷新了前辈刘南奎18岁参加亚运会的纪录,成为韩乒历史上参加亚运会最年轻的选手。如今乒乓球的年轻化已经成为乒坛的趋势,不管是日乒还是韩乒都在重点培养更加年轻的选手。刘南奎还在上初中的女儿刘艺琳,现在也是韩乒重点培养的女乒选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韩乒这些乒二代呈现了崛起之势,虽然韩乒没有日乒那样培养年轻选手的体系,但是如今的韩乒确实在进行着更新换代,应该说他们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放在老选手身上。从这一点就看出韩乒还是很有危机感的,因为他们就算把资源全投入到老将身上也得不到冠军的回报。

不是说韩乒不想培养老将,不过投资跟收益不成比例他们也不得不放弃。培养年轻选手就不一样了,因为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。因为目前韩乒的年轻选手跟国乒的年轻选手相比,在技战术水平方面并不差。可以说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,这也是韩乒另起炉灶的重要原因。

而我们的竞争对手日乒就更不用说了,已经尝到了弯道超车断代培养的红利。张本美和这个15岁的年轻选手13岁就成就了世青赛4冠王,在这个年龄段已经成为绝对的王者,根本找不出竞争者。张本美和面对国乒主力王艺迪都差点获胜,实力之强可见一斑。

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张本美和获得了团体赛的参赛资格,在女团决赛张本美和也将挑战国乒主力选手。相信这是张本美和首次在真正意义上的大赛对战国乒主力,这么年轻就能够参加亚运会这种大赛,日乒对年轻选手的培养力度冠绝乒坛。

韩乒只不过是让17岁的年轻选手参加亚运会,日乒让15岁的选手参加亚运会,可见日韩在培养年轻选手的力度上早就超越了国乒。很多球迷搞不懂为什么国乒不愿培养年轻选手?非要让老将马龙和陈梦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单打比赛。

实际上早在2018年的亚运会,国乒那时候还是以培养年轻选手为主。王曼昱当时只有19岁就夺得了亚运会的女单冠军,当时的国乒还不是刘国梁主政的时代,还是一如既往的加大对年轻选手的培养。国乒在蔡振华时代培养年轻选手的力度很大,郭跃16岁就参加了奥运会团体赛,这都体现了当时国乒的力度。

那时的国乒蒸蒸日上,逐渐迎来真正的辉煌时期,因为那时的国乒更加自信,所以在各种赛事敢于对年轻选手培养,而且不怕输球的舆论压力。国乒加大对老将的培养策略是从刘国梁第二次入主国乒开始的,刘诗雯都长达一年时间没有正式训练和比赛,照样以30岁的年龄参加了奥运会的比赛。

实际上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单打比赛只要有一个稳定的选手就够了,两个单打名额当中剩下的一个可以给年轻球员。男单是樊振东跟马龙,樊振东单打很稳定能够确保夺冠,马龙真的没必要参赛,毕竟已经拿过冠军了。女单是孙颖莎和陈梦参赛,孙颖莎状态最稳竞争力最强。

让陈梦拿到参赛资格,意义何在?有些饭圈粉丝表示这是国乒提前制定了亚运会的参赛规则,马龙和陈梦符合参赛规则没有任何问题。关键问题是亚运会的参赛规则就是为老将量身定制的,只是饭圈粉丝曲解了参赛规则而已。而且国乒也打乱了以往的亚运会参赛规则,而重新制定了规则。

以往的亚运会都是以年轻选手参赛为标准,可是刘国梁跟国乒就改变了这个参赛规则。非要以世界排名和获得新加坡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作为参赛依据,无形之中就已经让很多年轻球员望而却步。因为很多球员排名偏低,不代表他们没有实力参赛。

如果亚运会是以队内选拔的形式出现,就像今年世乒赛的两次直通赛一样,出现陈梦和马龙两个老将获得参赛资格的状况了。日乒亚运会的选拔也是以内部的选拔赛为主,并没有以世界排名和夺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作为参赛依据。选拔赛更具备普遍性以及公平性,让更多年轻选手能有机会参与进来。

有些粉丝说陈梦夺得大满贯赛事的单打冠军含金量最高,这是很公平的。如果是陈梦一个人参加大满贯赛事,单打比赛夺得冠军确实显得很公平。可是大满贯赛事国乒的几个主力都参赛无形之中击败了外战强敌,只能说陈梦夺冠也有队友的功劳,这也不是实际外战水平的体现。

真正想进行亚运会的选拔就要通过内部的循环赛进行,国乒制定的亚运会选拔规则完全不是以培养年轻选手为目的,而是以增加老将荣誉为目的。只有看清楚这一点,才能明白国乒的亚运会选拔,包括奥运会的选拔规则,都不是以梯队建设为目标的,而是以老将参赛为目标。

【免责声明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
关键词:


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

All Rights Reserved, Copyright 2004-2022 www.yunxinxi.cn

如有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:317 493 128 @qq.com

粤ICP备2022077823号-5    信息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