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持续高温天气下,购物中心成为消费者们钟爱的避暑场所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北京全市60个重点商圈以节聚势,客流量达2068.1万人次,同比增长76.8%。其中,包含餐饮、娱乐、体验业态的夜间经济成为主流消费形态。
供需两旺的火爆场景让人兴奋,也给人启发。夏季是人们出行和消费的传统旺季,有媒体预测,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今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。结论科学与否暂且不论,但今年6月以来,我国华北地区确实备受“烤”验,未来一段时间,还将经历又一次高温天气过程。通过提供凉爽空间和文娱活动,让广大市民的消夏体验更为精彩,于无形中聚拢人气、刺激消费,这也是各大商场趁“热”打铁的发力契机。
在“后疫情”的今天,如何更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、提振经济复苏,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随着消费需求个性化、消费场景多元化,购物中心“独霸”的时代一去不返,而且随着人们习惯了“网上购物、轻松比价”“手机下单、马上送达”,线下购物的比较优势也不再明显。近些年,已经有太多昔日风光的大型商场黯然谢幕。反观那些后起之秀,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“情景+购物”,通过场景化设置、互动性设施等吸引人们前来打卡,强化沉浸式体验。事实证明,这份身临其境的快乐是虚拟场景替代不了的,也恰是购物中心的潜力所在。如今,盛夏时节天然地帮助商场引流,如何留住客人考验着运营方的智慧。在国风市集、亲子游戏、深夜食堂、落日音乐会等常见活动之外,继续丰富产品供给,及时回应市场变化,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,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当前环境中,这种能动性不仅关乎商场的经营,更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。诚如经济学者所言,上半年,“重启效应”使得中国经济的需求面和供给面均得到明显改善,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反弹,有效逆转了去年四季度的加速下滑态势。但经济复苏道阻且长,很难一蹴而就,经营主体和消费者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对经济的“信心”水平。这样的背景下,多措并举弱化“疤痕效应”成为当务之急,方方面面都要围绕这一任务用功发力。既然消费,特别是接触型、出行类消费成为增长点,那么就应当不断为其发展破障碍、通堵点,并结合夏日经济、夜间经济的特点,持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。广大市民愿消费、想消费,将有效助力城市经济以进固稳、总体回升。
商场里的人潮涌动,是消费潜力的象征,是经济回暖的信号。北京消费规模扩大、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,相信随着一系列硬招实招逐步落地,社会消费所蕴含的乘数效应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释放。
关键词:
安全 23-06-28
综艺 23-06-28
教育 23-06-28
存储 23-06-28
明星 23-06-28
资讯 23-06-28
安全 23-06-28
综艺 23-06-28
存储 23-06-28
教育 23-06-28
教育 23-06-28
存储 23-06-28
资讯 23-06-28
明星 23-06-28
安全 23-06-28
综艺 23-06-28
教育 23-06-28
资讯 23-06-28
明星 23-06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