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把农田交给一个28岁的小姑娘管理,靠得住吗?”立秋时节,带着这个的疑问,记者来到天长市秦栏镇。
(资料图片)
见到赵永玲时,皮肤黝黑、身形娇小的她正站在田里,一边紧盯着田块上空的无人机,一边轻点遥控器按钮。随着无人机开始移动,一阵白雾均匀洒落,不到20分钟,她便完成了十余亩水稻田的植保作业。
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水稻,站在一旁的村民王志伟连连点头,“别看她年纪小,比我还会种田,我们把田交给她,省事更省心。”
95后“新农人”赵永玲站在田里操控无人机。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
这位95后的小姑娘,究竟有什么本事,让当地150多户村民安心地把农田托管给她。
放下遥控器,赵永玲告诉记者,她的童年,几乎是在农田上度过的,经常跟着父亲开农机。这不仅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,更让她对乡村多了一份亲切感。
“别的女孩小时候可能玩跳绳、过家家,我16岁的时候就学着开农机,父亲会在旁边一直喊,‘踩油门、踩油门’。”想到这些,赵永玲的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起来。
后来,她中专学的是会计专业。毕业后,赵永玲也曾经做过会计、直播带货、送外卖,但是始终感觉“不自由”。
或许是走得多了,看得多了,对乡村之美有了愈发真切的感受,“还是站在田里,我更舒服一点。”赵永玲说,于是她回到家乡,从父母手中接棒,做个“农二代”。
当闺蜜们都在“种草”各类衣服、化妆品时,而赵永玲沉迷在旋耕机、插秧机、拖拉机等农机之中,练就了农机操作的“十八般武艺”。
当朋友圈里都是好友晒出各种美食、美景的照片时,而赵永玲的朋友圈,记录的都是她在农田忙碌,或者正在去农田路上的照片。
在别人眼里,种田是个苦差事,95后的她却是怡然自得、乐在其中,“除了皮肤黑点,其他都挺好的。”
皮肤黝黑的赵永玲,平时最喜欢研究农机。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
为了推广机械化种田,2016年,赵永玲组织成立了天长市永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,首先买了三台无人植保机,准备开展农事服务。
但在一开始,村民始终不愿相信这个新事物,赵永玲只好先在自家的农田里示范。
她印象最深的是,开展无人机飞播的第一年,村民们隔三差五就会来她家的农田里瞅一瞅,看看究竟有啥不一样,以至于“家里田埂一度都被踩塌了”。
结果收完小麦后,不仅产量提高了,而且光人工费就省了两万元。从此,村民们每年排队提前预约无人机,为了满足农事服务需求,合作社的无人机也从3台增加到15台。
如今,在赵永玲的示范引领带动下,合作社成员也从当初的27人发展成为至今的165人,可以做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托管服务。
但是,想让村民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除了增产,还要增收。
为了让粮食卖个好价钱,赵永玲通过“合作社+农业公司”的方式,与农业公司开展合作,按公司指定的品种种植,收购价比同期市场价高0.10~0.15元/斤,每户年均增收约4万元。此后,合作社和托管农户再也不用为卖粮的事发愁了。
正在检修农机的唐世国。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
如今在天长,年轻人种田再也不是稀罕事。一大批有知识、有文化的80后、90后耕耘在田间地头,成为粮食种植、稳产增产的“生力军”。
在天长市汊涧镇,90后海归硕士平东林,从大学老师变成奔波田间的“新农人”;在天长市李坡村,今年35岁的唐世国带领村民开展跨区域作业,从东北到广东都留下他们的汗水……
保障粮食安全,回答“未来谁来种粮”的问题,天长已经有了答案。
关键词:
安全 23-08-09
综艺 23-08-09
教育 23-08-09
存储 23-08-09
资讯 23-08-09
明星 23-08-09
安全 23-08-09
综艺 23-08-09
教育 23-08-09
存储 23-08-09
资讯 23-08-09
明星 23-08-09
综艺 23-08-09
存储 23-08-09
安全 23-08-09
教育 23-08-09
资讯 23-08-09
明星 23-08-09
安全 23-08-09
综艺 23-08-09